未知神秘跟恐怖的事
為什麼中國企業要參與日本火葬場的經營? 前警視廳公安部外事課的勝丸圓覺指出:「這不僅僅是為了漲價賺錢。更有可能是情報活動的一環,目的是蒐集亡者相關資訊,從安全保障的角度來看,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。」 表面上是日本企業、實際上是中國資本的「掩護企業」 表面上看起來是日本企業,但實際上背後有中國資金介入的「掩護企業」近年急速增加。這是中國為了收購日本國內的水源地、觀光地、離島、濱海公寓等不動產而進行的滲透行動之一,日本的土地與企業資產正被悄悄侵蝕。 面對中國這樣的動作,日本部分政治人物與媒體才開始提高警覺,不動產業界也出現影響。部分公司甚至開始避免與中國資本往來。然而,中國方面也採取更巧妙的方式來隱藏「中國色彩」。 例如,年輕企業的社長或董事是歸化日本的中國出身者,那麼在「帝國數據銀行」或「東京商工調查」等企業資料庫上仍會被登記為「日本企業」。因此,即使資金來自中國,外觀上也完全像是日本企業。 還有一種更高明的手法:讓日本人掛名成為「傀儡社長」,同時將中國的資金分散成多個小額出資者名義。起初中國資金占40%,其餘以日本人名義登記,收購後再逐步調整股權比例與董事構成,最終變成完全的中國資本公司。 火葬場是「資訊交匯點」 這些「假面企業」多集中於不動產業,收購土地、旅館、觀光設施等資產。令人震驚的是,連「火葬場」都成為目標。 為什麼火葬場會被盯上?原因很明確—火葬場掌握著死者戶籍、死亡確認等關鍵資料,同時與政府、醫院、警察等單位密切聯繫,是資訊匯集的樞紐。這些資料極可能被轉用於其他情報活動。 報導指出,有一家經營多處火葬場的企業,其背後資金有中國介入。這項收購以與日本企業合資的名義進行,表面看似日企合作,實際上卻是中國資金滲透。 據勝丸訪問的知情人士透露,火葬場經營權爭奪過程中充滿壓力與操作,不只是單純的收購,而是以情報目的為主的「生活基礎設施滲透」,屬於極嚴重的國安問題。 這不是經濟問題,而是國家安全保障問題 這些疑似有中國資金介入的企業,除了漲價等商業行為外,背後更大的意圖是「掌握資訊與影響力」。控制火葬場,就能獲得行政管道、社區信任、甚至是故人的個資。對情報活動而言,這是極為高效的據點。 日本各地仍有許多民營火葬場,未來被中國收購的風險極高。尤其是財政困難的地方自治體,更可能被外資投資誘惑。遺憾的是,日本目前的法律制度,對這種「無聲的侵略」缺乏防禦力。必須及早警覺並採取防範措施。 對日本人而言,「瞄準火葬場」這種發想或許異常,但若背後有國家級情報操作,那就已超越經濟層面,而是國家安全問題。 與遊民結婚以「謀取歸化」